白腐真菌联合稻草秸秆堆肥降解河道底泥中的壬基酚及对重金属的钝化研究

阅读量:

94

作者:

覃杏梦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湘江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外源菌种添加剂,将稻草秸秆作为调理剂堆肥处理河道底泥,进行同一碳氮比条件下接种与不接种白腐菌,以及接种相同剂量的白腐菌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堆肥试验研究,其中堆体B不添加白腐真菌但C/N与堆体A相同,堆体A、C及D的堆肥体系都添加了白腐真菌且C/N不同,初步探讨白腐菌对河道底泥堆肥腐殖化进程、壬基酚降解以及重金属钝化作用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添加白腐真菌及改变堆体碳氮比对堆肥体系理化参数影响明显:堆肥过程中,四个堆肥体系温度、pH、有机质、C/N变化趋势相同。但相同C/N条件下,接种白腐菌的堆体在降温期降温速度明显慢于未接种的堆体。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未接种的堆体B的pH值明显高于接种白腐菌的堆体A,在堆肥的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最为显著。(2)添加白腐真菌对堆体酶活影响明显,主要表现为:相同C/N条件下,添加白腐菌的堆体中六种酶活活性均比未添加白腐菌的堆体的大;且碳C/N越大时,堆体的酶活越高。(3)实验发现,堆肥体系A、B、C及D的壬基酚降解速率常数顺序为KA>KC>KD>KB,表明在同样碳氮比的堆肥体系中,添加白腐真菌可促进壬基酚的降解,同时碳氮比越大的堆体中壬基酚降解越快,此研究中,最佳碳氮比为25.46:1。(4)通过添加白腐菌,重金属Cd及Zn的生物可利用态(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随着堆肥的进行而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升高。(5)四个堆肥体系的种子发芽指数曲线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实验结束时,四个堆体的指数大小顺序为:GIA>GID>GIC>GIIB,且GI值都大于80%,表明堆肥化已经达到腐熟状态,堆肥产品已经没有植物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将白腐真菌应用于堆肥处理河道底泥、降解底泥中的污染物的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堆肥体系的温度、湿度、碳氮比等技术参数变化,可以起到提高堆肥效率、改善堆肥质量的作用,实现了河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再利用。

展开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