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腹法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来自 知网

阅读量:

5

作者:

黄颜怡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摩腹法作用于脾虚泄泻幼鼠,观察摩腹法对脾虚泄泻幼鼠一般状态,体重,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通过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变化,探讨摩腹法对缓解幼鼠脾虚泄泻症状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护士应用摩腹法对脾虚泄泻患儿进行护理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4只3周龄SPF级SD大鼠展开实验.通过Excel随机函数Rand进行分组.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继续基础饲料喂养,其余18只采用"番泻叶+大黄"混合药液(3g/ml)灌胃,每只1ml/100g,每日1次,连续7天.7天后评估造模是否成功.将成模后的幼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时针摩腹组,逆时针摩腹组3组.顺时针摩腹组予顺时针方向摩干预,逆时针摩腹组予逆时针方向摩腹干预.摩腹频率均为120~160次/min,操作10分钟/次/天,连续干预14天.期间需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幼鼠的一般状态(精神活动状态,毛发色泽等),粪便性状及体重增长情况.实验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检测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摩腹法可以改善脾虚泄泻幼鼠一般状态,粪便性状,体重及部分修复脾虚泄泻幼鼠肠道黏膜受损情况.(1)一般状态及粪便性状:经摩腹干预后,两组摩腹组幼鼠粪便由便溏逐渐变为解软便到正常.两组幼鼠均表现为活动度逐渐增强,毛发颜色由枯黄,杂乱逐渐变得柔软有光泽;弓背,蜷缩扎堆的情况减少;肛周污秽程度减轻.(2)体重:两个摩腹组治疗干预后体重和体重增长率和模型组相比上升,但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结肠组织黏膜受损情况:经过摩腹法干预后,两个摩腹组部分逆转了模型对照组的情况.两个摩腹组幼鼠结肠可见绒毛结构相对完整,表层上皮细胞轻度坏死,脱落;黏膜下仍可见轻度水肿,充血,但两个摩腹组间未见明显差异.2.摩腹法调节由脾虚泄泻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1)Beta多态性分析:模型对照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大,摩腹能有效减少两个摩腹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群落结构差异(R=0.646,P=0.001).(2)物种丰度差异分析:在模型对照组中,Akkermansia,Clostridium_innocuum_group,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Parabacteroides,Coriobacteriaceae_UCG-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丰度明显上升.经过摩腹后Bifidobacterium,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Blautia等菌属均较模型对照组含量明显提高,恢复至接近空白对照组的正常水平;而Clostridium_innocuum_group,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Parabacteroides,Coriobacteriaceae_UCG-002这些菌属丰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3)LEf Se分析:在空白对照组富集的菌群(P<0.01)包括:g__Dorea(LDA=4.45),g__Bifidobacterium(LDA=4.51),g__Faecalibaculum(LDA=4.71),g__Turicibacter(LDA=5.01)等.在模型对照组富集的菌群(P<0.01)包括:p__Desulfobacterota(LDA=4.35),p__Verrucomicrobiota(LDA=5.52)g__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LDA=4.13),g__Akkermansia(LDA=5.50),g__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LDA=4.57),g__Clostridium_innocuum_group(LDA=4.30)等.经过顺时针摩腹干预后富集的差异性菌群(P<0.01)包括:p__Firmicutes(LDA=5.31),g__Cutibacterium(LDA=4.54),g__Dorea(LDA=4.58),g__Family_XIII_AD3011_group(LDA=4.53)等.经过逆时针摩腹干预后富集的差异性菌群(P<0.01)包括:p__Actinobacteriota(LDA=4.77),o_Bifidobacteriales(LDA=4.72),g__DNF00809(LDA=3.97),g__Defluviitaleaceae_UCG_011(LDA=3.80)等.结论: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脾虚泄泻幼鼠的肠道菌群特征与破坏肠道屏障的有害菌丰度上升有关,与炎症性相关细菌感染或许无关.实验结果还证明,摩腹法对脾虚泄泻幼鼠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摩腹法可以缓解幼鼠的脾虚泄泻症状.(2)摩腹法可以修复部分肠道黏膜损伤情况.(3)摩腹法可以通过减少对肠黏膜屏障产生有害作用的细菌丰度,增加多种有益菌丰度,调节脾虚泄泻幼鼠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幼鼠脾虚泄泻的症状.这可能是摩腹法缓解小儿脾虚泄泻的机制之一.最后,实验发现顺时针摩腹和逆时针摩腹两个不同方向的手法对幼鼠肠道菌群,脾虚症状,体重,结肠黏膜的影响区别并不显著.本研究证实摩腹法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其临床实践与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摩腹法疗效明确,较其他疗法安全性高,患儿和家长接受度高,建议临床可多推广采用摩腹法为脾虚腹泻患儿治疗.护士还可指导家长学习摩腹法并在居家时持续应用,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持续性,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23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