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中心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与比较薄氏腹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心性肥胖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中心性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武警医院就诊接受治疗的中心性肥胖患者60人,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薄氏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人.薄氏腹针组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天枢(双侧).针刺方法: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快速进针,深刺至一定深度后,不行任何手法,留针30分钟.常规针刺组主穴:中脘,天枢(双侧),滑肉门(双侧),曲池(双侧),上巨虚(双侧),大横(双侧),丰隆(双侧),阴陵泉(双侧).配穴:脾虚湿阻加足三里,胃热湿阻加内庭,肝瘀气滞加合谷,太冲,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阴虚内热加三阴交,太溪.常规针刺,行针以患者有酸,麻,胀,痛针感为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1次.两组均是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腰围(W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计算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tR),并详细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1.所纳入的60例病例全部坚持完成整个疗程,均纳为最后的统计对象. 2.2个疗程结束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0.0%,薄氏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两组患者的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在治疗后均有减轻,减轻程度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组组间疗效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两组患者的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治疗后均有减低,减低程度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薄氏腹针组比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佳,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对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薄氏腹针组比常规针刺组对二者的改善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薄氏腹针和常规针刺对中心性肥胖均有良好疗效,但在改善WC,WHtR,TG,HDL-C方面,薄氏腹针组较常规针刺组更有优势.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3
DOI:
10.7666/d.Y2302471
被引量: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