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六味汤治疗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研究

阅读量:

81

作者:

刘周婷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六味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年龄在60岁至75岁的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日服用剂量为20mg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参芪六味汤一剂口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每天只服用剂量为20mg阿托伐他汀钙片,疗程为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一致,血脂指标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周时两组都可以降低TC、TG、LDL-C以及升高HDL-C,治疗4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同时也说明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治疗4周时中药无作用或者作用微小。两组治疗4周与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8周时比治疗4周能降低TC、TG、LDL-C以及升高HDL-C,治疗8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西药组在治疗8周时疗效比单纯西药组更优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各项指标,其相关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参芪六味汤可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以及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提高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组,临床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DOI:

CNKI:CDMD:2.1016.143155

被引量:

1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