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的反相微乳法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阅读量:

70

作者:

冯安妮

展开

摘要:

乳液根据其分散液滴尺寸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并且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以将不同乳液体系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应用就是利用微乳液中分散的小液滴作为纳米粒子合成的微反应器.虽然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微乳液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所制备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结构,而这些形态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纳米粒子的特性.运用所建立的微乳液体系作为反应介质,可以得到粒度分布较窄的纳米颗粒,这是由于化学反应在封闭的"微反应器"中进行,因此便于调控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纳米银颗粒具有优异的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和研究,特别是对其抗菌性能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微乳液体系选择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作为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作为油相.首先进行了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研究,绘制了25℃下抗坏血酸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水的拟三元相图.然后根据相图的指导,建立合适的微乳液体系,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银粒子.研究发现,该微乳体系水对表面活性剂的比强烈影响纳米银粒子的大小和尺寸.通过改变W值获得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银颗粒.当W15时,开始形成线状纳米银.并且对制备出的纳米银进行一系列表征,例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光谱分析,动态光散射分析等.最后,利用制备好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实验,并对抗菌性能做出讨论.比较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纳米Ag的梯度浓度下的生长曲线,发现纳米银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效果明显.随着纳米Ag浓度升高,抑菌作用越强.细菌在对应纳米Ag的MIC下生长缓慢,在MBC下几乎不生长.同时,对于同一种细菌而言,纳米Ag抑菌效果强弱依次为:Ag纳米线>20nmAg粒子>50nmAg粒子.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大肠杆菌.银纳米线的抗菌活性比球形纳米银粒子的高.并且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银的抗菌活性增强.

展开

年份:

2014

ir.xmu.edu.cn core.ac.uk (全网免费下载) dspace.xmu.edu.cn (全网免费下载) ir.xmu.edu.cn (全网免费下载)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