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阅读量:

61

作者:

单朝双

展开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属中医学"消渴","尿浊","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DN是由消渴病发展而来,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肾气阴亏虚为本,痰湿,瘀血,浊毒等为标.据临床观察,DNⅢ,Ⅳ期患者出现气短乏力,纳少腹胀,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细等脾气虚表现明显,因此,笔者采用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方中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之本,使气旺以促血行,断痰湿之源.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利尿消肿,改善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脂血症和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等作用,因而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液阻滞而形成瘀血.现代医学实验证明,DN早期就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且肾小球肥大,球内"三高",尿蛋白排泄率增加,小血栓形成,且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微血管瘤的形成,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增生,肾小球纤维化等,均与瘀血有关.因此在治疗中需从抗凝,抗血小板,改善肾脏血流,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小球,保护肾功等方面入手.故在方中加桃仁,红花,水蛭,土鳖虫活血化瘀通络,达到抗凝,抗血小板,改善肾脏血流,保护肾功能作用.本人以益气化瘀汤为基本方,通过巾医的辨证论治,进行随症加减.出现口干多饮水者,属肺胃津伤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多食易饥属胃热炽盛者加石膏,知母,淡竹叶;尿中泡沫多属风邪扰肾出现大量蛋白尿者加防风,僵蚕,芡实;腰酸夜尿多属肾气不足者加怀牛膝,桑寄生,益智仁;畏寒肢冷有阳虚表现者加附子,仙茅,仙灵脾;便溏苔腻属脾虚湿浊重者加苍术,白豆蔻,茯苓;四肢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等治疗.通过以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方面都有较好疗效.

展开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