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

黄海燕鄢卫民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2例),C组(42例)和D组(42例).各组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口服+硝苯地平片5mg,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B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40mg,口服;C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钠片20 mg,口服;D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均为夜间睡前服用.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I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LDL-C,MCP-1,TGF-β,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后TC,TG,LDL-C水平B组<A组<C,D组,HDL-C水平B组>A组>C,D组,MCP-1,TGF-β,MMP-9水平A,D组<B,C组;治疗6个月后TC,TG,LDL-C水平B,C组<A,D组,MCP-1水平A,D组<B,C组,MMP-9,TGF-β水平A,D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各组患者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IMTA,D组<B,C组,斑块数目A组<D组<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种他汀类药物治疗AS均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维持斑块稳定方面作用更优,且4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

年份:

2016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期刊

研究点推荐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