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Ⅱ)/钴(Ⅲ)配合物与DNA/RNA作用机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阅读量:
144
摘要:
DNA和RNA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包含着诸多生命遗传信息,它们在生物无机化学这一领域越来越展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过渡金属多吡啶配合物如钉(Ⅱ)配合物在光物理、光化学等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该类配合物与核酸的作用有助于人们研究新型的核酸探针、核酸分子光开关,抗肿瘤药物等;事实上钴(Ⅲ)配合物也同样具有类似钌(Ⅱ)配合物的性质,可以作为DNA二级结构探针或光断裂试剂等,基于此本论文合成了四种多吡啶配合物,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核酸的结构组成、多吡啶配合物与DNA/RNA作用的模式、研究方法及钉(Ⅱ)及钴(Ⅲ)多吡啶配合物与核酸作用的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等。 论文第二章合成了两个新型的钌(Ⅱ)金属多吡啶配合物[RuIP2(DPBPD(NH2)2)](ClO4)2·H2O 1, [Ru(IP)2(BPIP)](ClO4)2·H2O2,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H谱及电喷雾质谱(ES-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粘度测试及反向盐滴定测试研究了配合物1,2与DNA/RNA的键合行为。由实验发现配合物1以经典的插入模式与核酸作用,配合物2以不完全插入的方式与核酸作用,且配合物1,2与RNA的作用都较之于DNA更强;配合物1与核酸作用的旋光选择性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与核酸发生亲和作用时显示了明显的立体选择性,配合物可以更优先的与RNA结合;说明核酸的类型能够影响其与配合物的立体选择性。 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型钴(Ⅲ)金属多吡啶配合物[Co(phen)2 BPIP)](ClO4)2·H2O 3, [Co(phen)2PPIP)](ClO4)2·H2O 4,并采用光谱手段、和粘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R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3是以插入的模式和核酸作用的,配合物4是以不完全插入的模式和核酸作用的,配合物3,4与RNA的作用都较之于DNA更强。 此外,还对配合物1,3进行了初步的细胞毒性试验,该实验利用MTT法(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结果表明配合物1,3对两种肿瘤细胞HepG2(肝癌细胞)和HL-60(白血病细胞)表现出了不同的抗肿瘤活性,期望这些实验能为广谱,高效,低毒能应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的问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
DOI:
CNKI:CDMD:2.1011.243905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