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多样性研究

阅读量:

297

作者:

张连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来自渤海海洋环境环境来源的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多样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从23个渤海,20个黄海的土壤,水样,动植物等样品分离得到真菌242株,排重筛选出菌株90株,通过对P388肿瘤细胞活性评价,筛选活性菌株14株.结合抗肿瘤活性及HPLC指纹图谱选取3株渤海地区的真菌为目标菌株,分别为ZLQ-201(Hypocrea lixii),ZLQ-43(Aspergillus versicolor),ZLQ-69(Pencilliumconcentricum)作为本论文研究目标. 通过对菌株培养条件的比较,选用较优的发酵培养条件,通过乙酸乙酯溶剂的萃取,丙酮对菌丝体处理,再经过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凝胶色谱,HPLC半制备及制备等分离方法,从目标真菌ZLQ-201,ZLQ-43和ZLQ-69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35个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特点研究及现代波谱技术的应用,对35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对比文献,查阅相关波谱数据,发现新化合物6个.包括萘并吡喃酮结构类化合物2个(1-2),聚酮来源的苯类衍生化合物1个(3),混元萜类3个(33-35),已知的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蒽醌类化合物,二苯醚类,二肽类,混元萜类及苯衍生物. 采用MTT和CPE法,以对H1N1病毒致CPE的抑制率为评价标准,阳性药为利巴韦林,在50μg/ml初筛浓度下评价了化合物1-3及化合物14,15的抗病毒活性,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14的抑制活性为强效,抑制率为82.9%,67.6%,化合物3和化合物15的抑制结果为中效抑制率为50.2%,51.5%;以P388白血病细胞为抗肿瘤模型,采用SRB法,在10μg/mL的浓度下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5-氟尿嘧啶为对照,对化合物1-3,10-13的结果显示,化合物1,2,3没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0,11,12,13具有抗肿瘤细胞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0%,23.4%,40.2%,67.7%. ZLQ-69菌株鉴定为青霉,对其次级代谢产物经结构鉴定主要为吡啶-α-吡喃酮类和苯-α-吡喃酮类混元萜化合物,这两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活性,本论文共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个,其中新化合物3个,水解衍生物4个,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发现了该类化合物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综上,该论文共对来自渤海,黄海的样品经菌株分离从排重之后的90株菌株中选取了三株为目标菌株,共从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35个,新化合物6个.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活性评价筛选,发现了新化合物的部分活性以及部分已知化合物的新活性,为天然产物的研究做了应有的努力.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4

被引量:

1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
2014年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