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深海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

范震

展开

摘要: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海洋特殊的环境,像低温,无光照,高压等,使得海洋微生物产生了独特的代谢机制,进而使得海洋微生物产生有别于陆地的结构特异,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很多具有药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已经有一些来源于海洋微生物的活性分子被用来治疗疾病,海洋微生物已经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重要资源.海洋真菌作为海洋微生物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论文对分离自南海深海沉积物的真菌Dichotomomyces cejpii FS110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 FS62与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真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FS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分离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抗菌以及酶抑制活性研究. 本实验采用正相与反相C18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HPLC等各种色谱学等方法,从这三株海洋真菌的发酵提取物中共得到32个化合物,采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ESI-MS,HRESIMS,1D NMR,2D NMR,CD和单晶衍射等)结合理化性质,阐明了这32个化合物的结构(图1,图2和图3),其中11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2个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对分离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抗菌和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9,18,20,21对肿瘤细胞株SF-268,MCF-7,NCI-H460,HepG-2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42,30.00,>100,37.30 μM,化合物18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6,4.49,12.28,3.02 μM,化合物20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54.38,48.47,>100,30.47 μM,化合物21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3.58,37.50,63.28,34.78 μM.化合物18对Candida albicans,Trichoderma viride,Aspergillus niger和Aspergillus flavus植物病原真菌,以及病原真菌新月弯孢霉 ,胶孢炭疽菌,链格孢和柱枝双胞霉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80,80,60和60,以及101.8,95.3,96.1和86.5 μg/mL.化合物9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137.98 μM.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海洋真菌FS110,FS62和FS533中共分离并鉴定了32个化合物,其中11个为新化合物,2个为新天然产物,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4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1个,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1个,为海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

年份:

2016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