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对柴胡类方方证规律的研究

来自 知网

阅读量:

211

作者:

冯石强

展开

摘要:

在"方证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柴胡类方为对象,建立柴胡类方的方证信息资料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柴胡类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以获得柴胡类方的方药证治规律及柴胡类方的方证类属关系. 研究一:基于频次统计对柴胡类方方证规律的研究 材料:《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本课题的资料来源,通过对类方的界定,选取符合条件的柴胡类方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类方共657首.方法:摘取资料中的方药(方名,方源,药物,剂量,剂型,用法)和病证的信息点(症征,病因,病机,病名等),依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华本草》,《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对资料进行信息规范化处理,建立柴胡类方的数据库,使用ACCESS查询功能统计柴胡类方信息.结果:(1)方药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柴胡类方配伍涉及185味药物,其中高频药物有:柴胡,黄芩,甘草,生姜,芍药,半夏,人参,茯芩,陈皮,大黄,当归,栀子,大枣,麦冬,枳壳,地黄,白术,知母,葛根,石膏,升麻,芒硝,川芎,黄连,枳实,桔梗,天花粉,厚朴,竹叶,防风,黄芪,地骨皮,肉桂,青皮,犀角,丹皮,桂枝,干姜,鳖甲,泽泻,龙胆草,茵陈,瓜萎,羌活,槟榔,苍术,木通,草果,猪芩,薄荷等;主要涉及补益,解表,清热,化痰,行气,利湿,泻下,化湿,温里,活血的配伍结构;高频药对有:黄芩+柴胡,甘草+黄芩,甘草+柴胡,生姜+黄芩,生姜+柴胡,芍药+黄芩,芍药+柴胡,半夏+黄芩,半夏+柴胡,生姜+甘草,人参+黄芩,人参+柴胡;高频药团有:甘草+黄芩+柴胡,生姜+黄芩+柴胡,芍药+黄芩+柴胡,半夏+黄芩+柴胡,生姜+甘草+柴胡,生姜+甘草+黄芩,人参+黄芩+柴胡等.剂型统计的结果显示,汤剂是使用最多的剂型,丸散剂的送药介质有米饮,姜汤,白汤,温水,粥饮,百沸汤,姜茶汤,麦冬汤,温酒9种.(2)病证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柴胡类方中,涉及症征532首,涉及病机155首,涉及病因259首,涉及病名433首.其中主治症征出现最多的是寒热往来,发热/潮热,头痛,口渴/口干,呕吐,心烦/烦躁,但热不寒,食欲不振,脉弦,脉数,大便秘结,咳嗽,四肢疼痛,胸闷,胁痛.高频症征组合主要有呕吐+寒热往来,脉数十脉弦,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口苦+寒热往来,脉弦+寒热往来,但热不寒+头痛,四肢疼痛+食欲不振,耳聋+口苦,食欲不振+寒热往来,呕吐+头痛,口渴+发热,心烦+呕吐;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脉数十脉弦+寒热往来,耳聋+口苦+胁痛,口苦+呕吐+寒热往来,口苦+脉数+脉弦,食欲不振+呕吐+寒热往来,耳聋+胁痛+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寒热往来,心烦+呕吐+寒热往来,口苦+脉数+寒热往来.类方主治病证中排在前10位的病机有热入血室,少阳不和,肝胆热盛,热扰胸膈,肝火上炎,胃热,脾胃气虚,热痰,血虚,少阳风热;排在前10位的病因有伤寒,疫疠,伤风,痰饮,妊娠疟邪,时气,怒气,体质,劳役,疟邪;排在前10位的病名是疟疾,伤寒,发热,瘟疫,虚劳,黄疸,感冒,外感热病,妊娠疟疾,小儿诸热. 研究二:基于关联分析对柴胡类方方证规律的研究 材料:同研究一.方法:使用研究一中的数据库,采用Excel和SQL Server绑定的购物篮分析工具挖掘药物之间,症征之间,药物和症征之间,药物和病机之间,药物和病名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1)主要关联药对有猪苓(?)泽泻,草果→厚朴,麻黄→石膏,青皮→厚朴,麻黄→葛根,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川芎→地黄,丹皮→当归,黄芪→人参,厚朴→陈皮,鳖甲→茯苓等;(2)主要关联症征有:口苦(?)耳聋,脉弦(?)脉数,大便秘结(?)小便不利,口苦→寒热往来;)(3)主要关联药-症组合有大便秘结→芒硝,大便秘结→大黄,发黄→栀子,心下痞→半夏,四肢疼痛→麦冬,小便不利→大黄,自汗→陈皮,耳聋→半夏,大便秘结→甘草大黄,口干→芍药甘草等;关联药-病组合有:黄疸→茵陈,虚劳→黄芪,闭经→当归,子烦→麦冬,妊娠疟疾→白术,虚劳→当归,发热→陈皮等. 研究三:基于聚类分析对柴胡类方方证规律的研究 材料:同研究一.方法:数据库同上,采用Excel和SQL Server绑定的类别检测工具,根据药物信息,症征信息和药-症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得到:(1)柴胡类方所含5类配伍结构:清解阳明+养阴退热配伍,理气燥湿化痰+健脾利水渗湿配伍,养血活血+凉血散瘀配伍,小柴胡汤原方配伍,泻热通腑+清利肝胆及升降气机配伍类.(2)柴胡类方所含7类证候:外寒里热证,少阳本证,少阳郁热+脾胃不和证,风热上扰证,心经热盛证,三焦热壅证,阴虚内热+三焦郁滞证.(3)柴胡类方中含有4类药-证组合:和胃降逆+清热活血配伍与少阳郁热证;益气养阴+清热泻火配伍与阴虚内热证;清利通腑配伍与三焦热闭证;祛湿化浊+健脾行滞配伍与湿热内阻+升降失司证. 研究表明:柴胡类方主病有疟疾,瘟疫,虚劳,黄疸,外感热病等,涉及现代传染病,肺系疾病,脾胃病,肝胆病,脑病,寄生虫病,小儿疾病,妊娠产后病,耳鼻喉病,外科皮肤疾病等多科及多系统疾病;主要病因是风寒,疫疠,疟邪等外感之邪;病机的主要特征是寒热虚实夹杂,最多涉及热入血室,少阳不和,肝胆热盛,胸胃热扰,脾胃气虚,痰热等证;症征则以寒热往来,或口苦,或脉弦数三症为中心,与发热,头痛,口中干渴,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咳嗽,肢痛,胸闷,胁痛等症的不同组合为特征. 柴胡类方以原类方的核心药物为基础,广泛涉及补益,解表,清热,化痰,行气,祛湿,泻下,温里,活血类药物的配伍.类方方药中的药对,药团,药组等与方证中的病名,病机,症征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柴胡类方内存在药物,症征方面的类属特征. 结论:数据挖掘技术用于研究类方方证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

被引量:

10

年份:

2012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引用走势

2016
被引量:4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