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基源柴胡功效比较研究
摘要:
选题依据:柴胡的功效主要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三方面,临床配伍灵活多样,以其为主药的经典名方有十余首,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柴葛解肌汤,正柴胡饮等,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中.已有研究表明:红柴胡在针对发热疾病的疗效上优于北柴胡,而北柴胡在治疗肝病方面则优于红柴胡;而从单味药的药理作用到化学成分,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也证实以上两种柴胡有着明显差异.然而,(1)中医以复方用药为特征,以不同的柴胡入药功效是否会有差异?(2)由于北柴胡价廉,红,北柴胡的临床应用并不加以区别.那么分别以不同基源的柴胡配伍的方剂在整体功效上是否有差异,并不十分清楚.为此,系统,全面地阐明红柴胡与北柴胡在功效上的差异本质,对提高柴胡的临床用药准确性,保证柴胡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此外,代谢组学作为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又一大组学技术,具有系统,客观,灵敏等特点,且与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思想非常吻合,为疑难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以及成分复杂的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课题选用以柴胡为君药的两个经典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柴葛解肌汤为研究对象,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由不同基源柴胡组成的上述中药复方的功效,从而达到既能从临床用药的角度比较红,北柴胡的功效,又可为多基源中药材的功效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指标及体液,组织代谢物的差异,探明红,北柴胡单味药及其所配伍而成的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在解热作用,保肝作用效果上的差异,并找到柴胡单味药及其所配伍的不同中药复方在解热和保肝方面的差异标志物,从而在体内代谢物的水平上初步探讨柴胡的药理机制. 方法:摸索干酵母发热模型,探索红,北柴胡单味药及由其所配伍而成的柴葛解肌汤和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并运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在血浆代谢物水平上比较红,北柴胡在解热作用上的差异;摸索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由红,北柴胡配伍而成的小柴胡汤在保肝作用上的差异,通过生化指标(血清中ALT,AST水平)以及运用NMR代谢组学技术从血清和肝脏代谢物水平上探讨红,北柴胡在小柴胡汤的保肝作用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结果:(1)从降低体温的角度看,红柴胡不论是单味药还是配伍成复方(柴葛解肌汤),解热作用均优于北柴胡;从血浆代谢组学角度看,发热模型组的大鼠血浆中部分代谢物发生明显紊乱,而红,北柴胡均可回调发生紊乱的血浆代谢物,且红柴胡的回调作用略优于北柴胡组;(2)北柴胡单味药从体温结果看并没有很好的解热作用,但从代谢轮廓的分析及对解热标志物的调节上看,北柴胡对发热大鼠血浆代谢物也有较好的回调作用,说明代谢组学技术比传统药效评价指标更为灵敏;(3)红,北柴胡所配伍的小柴胡汤对酵母致热大鼠未见明显的降温作用,可能由于酵母致热模型不适于评价小柴胡汤的解热机制有关;(4)红,北柴胡所配伍的小柴胡汤均可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从传统生化指标看都有很好的保肝作用,但是二者在保肝作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血清及肝脏代谢组学角度看,CCl4使大鼠机体代谢发生了很大紊乱,其中能量代谢,糖代谢及脂代谢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小柴胡汤及阳性药—联苯双酯对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DL有显著的回调作用,说明小柴胡汤及联苯双酯均可改善CCl4致机体受损后的脂类代谢异常;同时,小柴胡汤还可对肝脏中丙酮酸有显著的回调作用,表明小柴胡汤可改善大鼠机体的能量代谢;小柴胡汤及联苯双酯可回调血液与肝脏组织中的胆碱和磷酸胆碱的含量,说明小柴胡汤及联苯双酯还有保护肝脏细胞膜的作用,通过该机制而最终降低了血清中ALT,AST的含量. 结论:(1)在解热作用上,红柴胡优于北柴胡;(2)在保肝作用上,红,北柴胡没有显著性差异;(3)代谢组学技术是评价由不同基源中药所组成中药复方功效的有效手段,还能从新的角度阐释药物作用机制.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3
被引量: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