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摘要:
背景及目的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除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外,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影响预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强大,是目前术后自控镇痛常用药物之一,但由其引起的严重呼吸抑制及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却是难以避免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作为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对受体的选择性更高,同时,不会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很小,目前已被作为麻醉辅助药物广泛应用于术中,但对于其在腹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及影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围术期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于齐鲁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90例,其ASA I-II级,并根据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C组),低剂量DEX+舒芬太尼组(D1组),高剂量DEX+舒芬太尼组(D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使用恒速静脉输注泵注射研究药物(D1组和D2组以DEX0.5μg/kg的速度泵人,C组为0.9%生理盐水),10min输注完毕。然后以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依次静脉推注行麻醉诱导,扣面罩辅助通气3分钟后LMA Supreme喉罩置入。D1组和D2组分别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0.4μg/kg/h,C组为0.9%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七氟醚持续吸入、罗库溴铵间断给予维持麻醉。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间羟胺等药物调节血压而非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减少七氟醚对麻醉深度的影响。于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5min (T1)、建立气腹后5min (T2)、建立气腹后1h(T3)、停七氟醚后5min(T4)、拔管后5min (T5)分别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于手术结束时启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泵,其中C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h;D1组为舒芬太尼0.02 μg/kg/h+右美托咪定0.02 μg/kg/h;D2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h+右美托咪定0.04μg/kg/h。术后观察各组静息和运动疼痛数字评分、舒芬太尼使用量及自控加药人次、镇静评分、舒适度调查、功能性活动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严重腹痛腹胀、嗜睡、寒战、瞻望、严重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术后留院时间。研究结果1.各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术中生命体征、麻醉一般情况、术后镇静评分、舒适度调查、功能性活动评分及术后留院时间的组间比较发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术后8h时,D1组患者的静息时疼痛数字评分明显比C组低(P0.05),D2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1h、 2h、 4h、8h、 24h、 48h时,D1组和D2组患者的运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在术后8h内,各个时间点测得的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显示,D1组与D2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且D1(10例)组与D2组(11例)患者术后需额外自控加用镇痛药物的例数明显少于C组(20例)(P0.05),而D1组和D2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均无人需要应用镇痛解救药物。与另外两组相比,D2组患者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更高(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在三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3.D1和D2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D1组39.57±9.74,D2组41.86±8.88)排便(D1组73.33±14.65,D2组80.50±21.65)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49.73±14.11和101.19±30.72)(P0.05),D1组与D2组之间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低剂量与高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增加患者术后嗜睡的发生率,因此,为降低嗜睡的发生率及用药成本,建议联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6
DOI:
10.7666/d.Y3032500
被引量: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