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瘀颗粒对S180,H22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RAF/MEK/ERK通路影响
摘要: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肝癌是一种很常见的实体肿瘤,由于其高死亡率,肝癌是癌症致死的第三大原因.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7%,出现症状的患者生存期很少可以大于1年.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尽管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消融术可以使某些早期肝癌患者获得长期控制,但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远远少于40%,因此,只有少量肝癌患者有可能得到有效治疗,如手术切除,移植或是经皮消融等.中医药可以控制肿瘤患者的病情进展,减轻肿瘤转移复发,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研究是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课题:清肝化瘀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候选药物研究(2012ZX09103201-021).清肝化瘀方是姚树坤教授集多年经验形成的经验方,由黄芩,莪术,三棱,苦参,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等功效.前期研究发现清肝化瘀颗粒可用于临床上大多数HCC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S180,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H22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予相应药物观察10天,第11天荷瘤小鼠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瘤重,肝脾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s细胞比例,ELASA法检测IL-10,TGF-β1,RT-PCR检测瘤体B-RAF,PTEN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瘤体VEGF,MEK,p-ME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氟尿嘧啶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0.45g/kg,0.90g/kg,1.35g/kg,1.80g/kg,2.25g/kg,2.70g/kg,3.6g/kg,4.5g/kg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57%,29.0%,14.1%,17.3%,40.5%,36%,17.2%,17.8%,12%,3%.氟尿嘧啶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与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氟尿嘧啶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0.45g/kg,0.90g/kg,1.35g/kg,1.80g/kg,2.25g/kg,2.70g/kg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57.1%,19.9%,11.5%,24.4%,29.6%,38.6%,28.3%,23.4%,清肝化瘀颗粒最佳剂量为1.80g/kg.氟尿嘧啶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体重,肝脾指数与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CD3+,CD3+CD4+,CD3+CD8+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肝化瘀颗粒1.80g/kg,2.70g/kg组CD4+CD25+Treg显著低于模型组,平消胶囊组,清肝化瘀颗粒0.90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CD8+与CD4+CD25+Treg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r=-0.726,P0.05,,所有造模组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r=-0.481,P0.001.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IL-10显著低于模型组.清肝化瘀颗粒对H22荷瘤小鼠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其抑制CD4+CD25+Tregs细胞,减少IL-10分泌发挥作用.第四部分:清肝化瘀颗粒可以降低B-RAF基因水平,降低VEGF蛋白表达,减少MEK蛋白磷酸化.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可以显著抑制S180,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调节小鼠免疫功能,同时通过RAF/MEK/ERK通路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6
被引量: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研究点推荐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