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综合治疗175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
阅读量:
111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期间在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接受中医综合治疗的175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各项影响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客观评价中医药"扶正祛邪"这一特色抗肿瘤治法的疗效,另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长期中医药综合治疗有无肝肾毒副反应,进一步优化中晚期NSCLC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方法:描述... 展开 目的:通过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期间在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接受中医综合治疗的175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各项影响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客观评价中医药"扶正祛邪"这一特色抗肿瘤治法的疗效,另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长期中医药综合治疗有无肝肾毒副反应,进一步优化中晚期NSCLC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方法:描述175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型,N,M,中医辨证,治疗方式,中医综合治疗疗程等,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生存分析,使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期表示.对预后有关的因素均绘制生存曲线图.其中对103例于我院肿瘤科完成3次及以上疗程的病例,观察不同预后结局病例之间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8%,NK)的有效稳定率及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并比较103例病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1,基线资料描述: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3:2,平均发病年龄62.95±8.91岁,以60-69岁发病人数最多.男性吸烟者明显多于女性,女性以非吸烟者居多.肿瘤分期中,Ⅳ期病例有144例,转移部位以肺部转移居多.病理分型中,腺癌病例118例最多,吸烟的病例中鳞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病例.治疗方式中,本研究所有病例都接受中医药治疗,另以接受化疗为多,有144例.中医辨证分型方面本研究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另有103例于我院肿瘤科完成3次及以上的疗程. 2,总体病例生存分析:175例病例中共有进展病例120例,无进展病例55例,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23月;死亡病例101例,存活病例74例,中位生存期(OS)13.45月.有关PF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理类型,N(淋巴结转移),M(肺癌远处转移)及中医综合治疗疗程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模型显示,M(远处转移)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的中医综合治疗是影响PFS的保护性因素.有关O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理分型, N(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中医综合治疗疗程是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模型显示,N(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中医综合治疗是影响O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3,免疫指标分析:本研究中经中医综合治疗≥3疗程的103例病例在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的有效稳定率均高于无效率,进一步对比前3个疗程中0S<12月和OS≥12月的病例,发现在第二疗程中OS≥12月组的CD4显著高于OS<12月组(p<0.01). 4,肝肾毒副反应评价:经中医综合治疗≥3疗程的病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在不同治疗模式的病例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Ⅲ-Ⅳ期NSCLC患者中,性别,病理类型,N,M,中医综合治疗疗程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性别,病理分型,N,手术,中医综合治疗疗程是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长期中医药治疗对稳定病情及生存期的延长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在接受多疗程中医综合治疗后,免疫状态得到改善的患者生存期更长,外周血T淋巴细胞能作为监测中医综合治疗疗效的有效指标.且长期中医综合治疗不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收起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辅助模式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