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小儿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阅读量:

63

作者:

孙一笑

展开

摘要:

目的七氟醚是目前全身麻醉下小儿外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麻醉平稳、苏醒迅速的特点。但是七氟醚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大的躁动发生率,增加了临床管理难度,影响患儿术后恢复。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与单独应用七氟醚相比,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全麻时都可相应地减低其躁动发生,本实验在BIS监测下,将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两种药物用于小儿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进行对比,以期获取更满意的麻醉效果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5月-11月于我院接受择期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为2-7岁,ASA分级I-II级,排除系统性疾病,手术时间均短于1h,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丙泊酚组(P组),根据统一标准行术前准备,诱导时面罩吸入七氟醚,静脉注射芬太尼2u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D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1ug/kg负荷量在15min内静脉泵入,随后以1ug·kg~(-1)·h~(-1)的速度持续泵入,P组患儿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1)·h~(-1)持续泵入,两组患儿连续监测BIS值,将其维持在40-60,以保证恰当深度的镇静,同时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时间,待自主呼吸恢复达一定标准后入PACU(麻醉后恢复室),当意识、呼吸、肌力等各项指标达到拔管标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根据小儿的各项表现给予躁动评分,评分标准参考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表)。结果两组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48h内无出血、再次手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一般情况方面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D组)的患儿的躁动率比丙泊酚组(P组)患儿有所降低(P<0.05)。恶心呕吐事件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减少小儿苏醒期的躁动发生。

展开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青岛大学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