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并咪唑铜,镍的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自 知网

阅读量:

61

作者:

张卫东

展开

摘要: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种大分子,对生命体的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能解释药物分子的作用机理,还能为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是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和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苯并咪唑是具有π–π共轭的一种杂环化合物,对DNA序列有很高的亲和作用,同时也具有杀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等领域.含苯并咪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存在于各种重要的生物分子中,都是由组氨酸咪唑氮和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例如脲酶,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这些酶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含苯并咪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成和开发高效低毒副作用的药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成了配合物[Cu(IDB)Cl_2] CH_3OH (1),利用单晶X射线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36957(16) nm,b=1.42730(16) nm,c=1.8331(2) nm,α=β=γ=90°,Z=8,最终偏离因子R1=0.0412,wR2=0.0903.中心Cu(Ⅱ)与配体IDB中的3个N原子和2个Cl—离子配位,形成一个五配位畸变的四方锥结构. 2.合成了配合物[Ni (EDTB)]_2(ClO_4)2CH3CH2CH2CH2OH (2),利用单晶X射线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2)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a=1.02297(12)nm,b=1.28181(15)nm,c=1.8530(2)nm,α=72.470°,β=77.400°,γ=81.603°,Z=2,Ni(Ⅱ)离子与配体EDTB分子中的两个胺基氮原子[N(1),N(2)]和四个苯并咪唑氮原子[N(3),N(5),N(7),N(9)]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3.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Ni(IDB)_2][C_6H_4(OH)COO] ClO_4CH_3CH_2OH H_2O (3)和[Ni(EDTB)] Cl_23CH_3CH_2OH2H_2O (4)与ct–DNA的相互作用.利用荧光光谱法计算了配合物(3)与ct–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并利用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探讨了配合物(3)和(4)与ct–DNA的结合模式.配合物(3)和(4)的紫外吸收强度都随ct–DNA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弱,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以嵌插方式与DNA结合.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2

被引量:

3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湖北师范学院》
2012年

研究点推荐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