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小柴胡汤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 万方

阅读量:

93

作者:

陈甲秀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散见于古今医案专著,临 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小柴胡汤医案,挖掘其临床应用规律,用量及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运用小柴胡汤提供参考依据. 方 法: 查阅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622种,公开出版的期刊杂志150种,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小柴胡汤医案,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规范,预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主要以频数分析方法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提取辨病,辨证,用药,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信 息. 结果: 1.在2898例小柴胡汤医案中,涉及病名252种,频率最高的前三位病名为感冒,胁痛,咳 嗽;出现主症1462种,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主症为口苦,寒热往来,口干. 2.小柴胡汤医案中出现药物461种,共30452味 次,其中451味为加药,加药共14677味次,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其中具体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位为白芍(618 次),茯苓(429次),陈皮(366次),当归(352次),枳壳(287次). 3.小柴胡汤在常见疾病感冒,胁痛,咳嗽中加 药众数分别为6味,4味,5味.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在医案中均被不同程度减去,其中最常减去的药物为生姜(1265次),大枣(1340 次). 4.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及其代替药物的用量统计众数分别为:柴胡10克,银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人参10克,党参10克,太子参15克,生姜(克)10克,生姜(片)3片,大枣(克)10克,大枣(枚)5枚. 5.药量相关因 素分析结果 ①在清代,1979年以前,1979年至今三个年代中,小柴胡汤原方药物用量呈上升趋势. ② 在7个不同地域中,小柴胡汤原方药物用量众数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③在24节气中,小柴胡汤原方药物(除人参外)用量在大多数节气 众数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人参在立秋,白露,霜降,小雪4个节气与其他节气相比用量差别明显. 6.小柴胡汤医案煎服法中,运用"水 煎服"的2829例;按原文方后注"去滓再煎"者29例. 7.在小柴胡汤医案总体疗效中,痊愈者1390例;有效者1453例; 无效者12例;未交待疗效者43例. 结论: 1.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柴胡汤原方药量呈现逐渐上升趋 势. 2.临床医家运用小柴胡汤时,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与《伤寒论》原文有明显差异,8:3衍变为1:1. 3.后世医家运用小柴胡汤的煎药法与《伤寒论》原记载的"去滓再煎"有明显差异.极少医家采用"去滓再煎"法,"水煎服"衍变为主要煎服 法. 4.小柴胡汤医案中主治疾病种类,原方药物加减,不同地域,不同节气等因素与小柴胡汤量效变化规律未呈现出明显相关性.

展开

年份:

2014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