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阅读量:

34

作者:

张娟利

展开

摘要:

本学位论文以3株有产生安莎潜力的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LZ35,LC6,QH12和1株丝状真菌瑞氏木霉的突变株为研究材料,系统开展了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研究.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RP-18,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共分离获得56个化合物,并应用UV,IR,MS,NMR和X-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其中37个为新化合物,包括4个系列新骨架. 链霉菌LZ35菌株分离自厦门集美潮间带土壤,课题组前期对LZ35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系统分离获得了一系列hygrocins,elaiophylins,nigericins和geldanamycins类化合物.由于这些化合物的产量相对较高,严重干扰了菌株中其它微量成分的分离,李善仁博士构建了敲除以上四类主成分的突变株LZ35ΔHENG.从该突变株的燕麦琼脂培养基的发酵产物中共得到1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4个,包括11个新骨架杂合萜quinolinecarboxamidesA-E(1-11),2个新糖基化的脂肪酸衍生物35D1-2(12-13)和1个meridamycins类的大环内酯35A(14);从nam基因簇正调控因子LuxR过表达且羟基化酶基因MO敲除的突变株LZ35ΔHENGΔnas-Mo+nas-LuxR的燕麦琼脂培养基的发酵产物中共得到了1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4个,包括13个8酮苯型新骨架安莎seco-namⅠ-Ⅳ(18-30)和1个galbonolides类的大环内酯LZ-3(33);从LZ35Δ8的ISP4琼脂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NRPS-PKS杂合途径合成的新骨架化合物haoxinamides A-C(34-36). 链霉菌LC6菌株是一株分离自福建省漳州市红树林植物的内生菌,PCR筛选结果提示其可能产生5酮安莎.从安莎基因簇正调控因子SARP1的过表达突变株LC6+ansa-SARP1的豆饼粉琼脂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包括2个新骨架5酮安莎二聚体juanlimycins A-B(37-38),1个单体5酮安莎单体LC-13(39)和1个新颖的碳霉糖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LC-6(40);从5酮安莎基因簇异源表达突变株LZ35Δ6∷ER1-7H7的燕麦琼脂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颖的聚酮类化合物QZ-2(49). 链霉菌QH12菌株分离自青海省乐都县植物园狼牙刺根际土壤,PCR筛选结果提示其可能产生7酮安莎.从其7酮安莎基因簇正调控因子LuxR过表达突变株QH12+ansa-LuxR的YMG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包括1个新的邻羟基苯丙烯酸衍生物QH-3c(50)和1个新的螺环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QH-4(51). 采用滤纸片法和SRB法对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显示seco-nam IE(26)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9.5μM);此外,化合物seco-namⅠ(18),Ⅲ(20),Ⅵ(21)以及IFa(28)能够显著抑制Ⅲ型分泌系统毒性蛋白的分泌,并且不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其中化合物seco-namⅥ(21)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Csn-B相当.

展开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年度:

2015

DOI:

10.7666/d.Y2792768

通过文献互助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来源学校

山东大学

站内活动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5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引用